head_bg3

公司新闻

对建筑施工企业监督(建筑施工企业监管手段的滞后必然导致什么结果)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

1、法律依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2、年7月17日建设部建市2002189号发布)第一条 为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3、第八条 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企业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企业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4、《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于2002年7月17日建设部建市2002189号发布。为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5、编制监理规划第三条 监理企业在编制监理规划时,应当制定旁站监理方案,明确旁站监理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旁站监理人员职责等。旁站监理方案应当送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各一份,并抄送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6、《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大大加强了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控制意识,规范了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控制的监理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承包商的误操作和违规操作行为,对保证工程质量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不正确的做法。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及措施?

1、完善相关的质量监督体系。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现在所实行的《建筑法》和实际所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管标准具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调查表明,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从长远出发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建筑工的质量。

2、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打破地方保护,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以有效地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能力和监管效率,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3、建筑施工质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建筑产品的主要结构质量,使用性能的质量,美观方面的质量。因建筑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质量问题都会对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建筑产品的质量,就要对建筑的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加强对建筑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建造出高性价比的建筑产品。

4、就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状况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良好落实、安全施工技术未能科学运用、施工现场管理松散、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方面的问题较为普遍,而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缺乏的体现,其最为主要的原因便在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身上,人员管理意识上的缺乏,才造成了管理质量低下问题的发生。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1、从目前建筑市场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来看,一方面,各项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尚不够成熟完善,亟待进一步优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业主、工程监理等活动主体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既存在主体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落实情况不佳的问题,也有着相关活动主体风险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

2、抓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必须把重点放在责任的落实上, 由此建立起一整套从公司总经理到工程项目经理, 再到工地工长、班组长、现场安全检查人员及全体职工层层分解落实、层层责任清晰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责任确定每一个人在守工作中的位置。

3、监理人员需遵循《监理工作记录仪现场记录要点和使用范围》,在进行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现场工作时,使用监理记录仪动态记录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所采集的影像资料将作为监理整改的有力依据,以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资料。

4、五是严格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目前社会上以次充好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防不胜防,造成劣质材料流入,势必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因此,施工质量是尤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决不允许出现丝毫的马虎与大意,否则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

5、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单位对质量安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之后,一些建筑企业,尤其是民营的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质量安全等问题。

建筑市场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管?

1、通过信用评价、信用评级建立“信用门槛”,对相关建设活动主体进行动态信用管理,发挥信用监管的准入筛选作用,是目前建筑市场信用监管较为常见的一种机制方式。如以信用等级为依据,对建设活动主体的资质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既节省了政府监管资源,也实现着市场优胜劣汰。

2、各地要健全和完善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与中央数据库的对接和互联互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以及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各环节的监管信息系统。、(二十)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3、可以安排专职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巡逻。就向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样,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也可以组织不定期的城市巡逻排查,对一些违法建筑进行整治,找到负责人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如不整改将可能面临关闭的风险。

4、客观上来说,充分调动市场化主体力量,参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建筑市场行业监管,有利于减轻政府机构负担,加快建设进程,优化管理服务,提高市场监管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市场化建设与运营主体,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市场化的逐利性、盲目性特征,一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极易出现相应的风险。

5、推进合同履行情况动态监管 近年来在工程监理的改革进程中,强化对工程监理的履约监管是主流方向:一方面,部分地区探索建立起了工程监理履约保证金和索赔制度;另一方面,保险市场也创新开发出了建设工程监理履约保证保险,以配套险种保证建设工程监理人履行监理义务。


发布时间: 2024-07-06